關於「小兒腳瘃(zhú逐)」的解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09-13

名詞介紹


小兒腳瘃

病證名。瘃即凍瘡

太平聖惠方》卷九十一:「夫小兒腳瘃者,是小兒肉嫩,外風冷中於足掌中涌泉穴也。是兒腳上皮肉間,氣血與風邪相感,使肉硬氣血不通,陽氣不達,致使然也。」

小兒腳瘃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皮膚病,多發生於冬春季節。其主要症狀是足底皮膚出現紅腫、水泡、潰爛,有時還伴有疼痛、瘙癢等。

病因

小兒腳瘃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外感風寒:小兒由於抵抗力較弱,在寒冷的季節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,從而引起小兒腳瘃。
  • 內生濕熱:小兒由於脾胃功能較弱,消化吸收功能不佳,很容易出現內生濕熱,從而導致小兒腳瘃。
  • 不良生活習慣:小兒由於好動,不注意保暖,很容易在冬春季節受涼,從而引起小兒腳瘃。

臨床表現

小兒腳瘃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足底皮膚出現紅腫、水泡、潰爛。
  • 有時還伴有疼痛、瘙癢等。

診斷

小兒腳瘃的診斷主要根據其臨床表現進行。

治療

小兒腳瘃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等。外用可用紫雲膏、金黃膏等。

預防

小兒腳瘃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•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腳、勤換鞋襪。
  • 不吃生冷、辛辣、油膩的食物。
  •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注意事項

小兒腳瘃如果不及時治療,很容易引起感染,甚至導致壞疽。因此,家長在發現孩子有小兒腳瘃的症狀時,應及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