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哮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哮是一個常見的臨床症狀,特徵是呼吸急促並伴有喉部發出如哨鳴般的聲音。醫學古籍中對於哮的名稱有許多稱呼,《素問》稱之為「喘鳴」,《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》則稱之為「喉中水雞聲」,《諸病源候論》則名為「呷嗽」。直到元朝的醫學家朱丹溪才明確稱之為「哮」,之後又有哮喘、哮吼、吼喘等名稱出現。儘管哮與喘通常一併出現,但喘不一定伴隨著哮,因此需要區分哮和喘兩個不同的病症。

哮症是一種發作性的疾病,其辨證和治療方法如上所述。治療發作後,需要重點調養正氣,可以從脾、腎兩個器官入手進行調治。根據“脾為後天之本”和“腎為先天之本”的理論,可以進行健脾、補腎的治療,同時也要考慮宣肺的作用。此外,還應注意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節,以減少發作,從而達到根本治療的目的。

文獻引用:

  • 《古今醫鑒·哮吼》中提到,哮症主要與痰有關,治療時應使用吐法,但也存在有虛勢不宜使用吐法的情況,這可能是因為有些人患有寒包熱的疾病。治療方法需要使用薄滋味藥物,不宜單純使用寒涼藥物,同時應常帶表散。

  • 《醫碥·喘哮》中提到,如果飲食過酸或過鹹,會滲透氣管,使痰聚積,一旦遇到風寒,氣鬱痰壅就會發作,而發作多發生在冬春季節。

  • 《類證治裁·哮症》中指出,大部分新發作的哮症多屬實證,而長期患病的哮症多屬虛證。如果喉部聲音像鼾聲一樣,則屬於虛證;如果像水雞發出的聲音,則屬於實證。遇到風寒引起的發作屬於寒哮,屬於實證。遇到暑熱引起的發作則屬於熱哮,屬於虛證。而鹽哮、酒哮、糖哮都屬於虛哮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