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邪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邪,是中醫學名詞,有以下幾種含義:

  1. 即邪氣。與人體正氣相對而言。泛指各種致病因素。《素問.評熱病論》: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」
  2. 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淫和疫癘之氣等致病因素。因從外侵入人體,又稱外邪。
  3. 特指風邪。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其有邪者,漬形以為汗。」王冰註:「邪,謂風邪之氣。風中於表,則汗而發之。」
  4. 不正當。《素問.上古天真論》:「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。」
  5. 通「斜」。《靈樞.經脈》:「腎足少陰之脈,起於小指之下,邪走足心。」
  6. 與「耶」同。疑問語氣詞。《莊子.消遙遊》:「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」

邪氣的含義: 邪氣是指人體之外的各種致病因素,包括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淫和疫癘之氣等。邪氣侵入人體後,會與人體的正氣相搏,從而引起疾病。

風邪的含義: 風邪是六淫之一,是指由風寒、風熱、風濕、風燥、風火等風邪引起的疾病。風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皮毛、肌肉和關節,其主要症狀包括頭痛、發熱、惡寒、無汗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胸悶、氣喘、關節疼痛、肌肉痠痛等。

寒邪的含義: 寒邪是六淫之一,是指由寒冷之氣引起的疾病。寒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皮膚、肌肉和關節,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熱、惡寒、無汗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胸悶、氣喘、關節疼痛、肌肉痠痛等。

暑邪的含義: 暑邪是六淫之一,是指由暑熱之氣引起的疾病。暑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腠理、肌肉和經絡,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熱、頭痛、煩躁、口渴、汗多、胸悶、氣喘、腹脹、腹瀉等。

濕邪的含義: 濕邪是六淫之一,是指由濕氣引起的疾病。濕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皮膚、肌肉和關節,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熱、頭痛、身重、四肢痠痛、關節疼痛、肌肉痠痛等。

燥邪的含義: 燥邪是六淫之一,是指由乾燥之氣引起的疾病。燥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皮膚、口鼻、肺和大腸,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熱、口渴、鼻燥、咽乾、咳嗽、胸悶、氣喘、便祕等。

火邪的含義: 火邪是六淫之一,是指由熱邪引起的疾病。火邪最容易侵犯人體的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等臟腑,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口乾舌燥、尿黃、大便乾燥等。

疫癘之氣的含義: 疫癘之氣是指由疫癘病原體引起的疾病。疫癘之氣最容易侵犯人體的肺、脾、胃、大腸等臟腑,其主要症狀包括發熱、頭痛、咳嗽、胸悶、氣喘、腹脹、腹瀉等。

邪氣是人體健康的一大威脅,但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增強自身的抵抗力,就能有效地抵禦邪氣的侵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