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心陽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心陽虛證

心陽虛(Shēn yáng xū)是一個中醫名詞,指的是心臟陽氣不足的病證,又稱為心陽衰(xīn yáng shuāi)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、形寒肢冷、心區憋悶、舌尖涼感。嚴重者可能出現心陽虛脫的症狀,如大汗淋漓、四肢厥冷、口脣青紫、呼吸微弱,甚至神昏、脈微細欲絕。治療上宜以益氣回陽為主,可使用養心湯加減(yǎng xīn tāng jiā jiǎn),或者嚴重時使用大劑量參附湯(shēn fù tāng)或人參四逆湯(rén shēn sì nì tāng)灌服。

病因病機:

心陽虛證的病因主要是由於素體陽氣不足,或因久病耗傷,或受到外感寒邪,或因內傷飲食,或因情志失調,都可以導致心陽不足,無法溫煦全身,最終出現上述的臨床表現。

診斷與治療:

診斷心陽虛證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的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,進行綜合分析後做出確定診斷。治療上以益氣回陽為主,可以使用養心湯、回陽救逆湯等方劑治療。

預後和飲食調養:

心陽虛證的預後良好,如果及時治療,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。飲食上建議食用溫熱性食物,如羊肉、狗肉、雞肉、牛奶、豆漿等,避免食用生冷、寒涼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運動療法和中醫保健:

心陽虛證的運動療法宜進行有氧運動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,以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力。中醫保健方面,可以進行按摩、艾灸、拔罐等方法來調理氣血,改善陽氣。

預防措施:

心陽虛證的預防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限酒,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溫熱性食物,少吃生冷、寒涼、辛辣刺激性食物。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保持良好的心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是預防心陽虛證的重要措施。

心陽虛證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,其病因病機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。因此,在治療心陽虛證時,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,才能獲得良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