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促脈

促脈是中醫脈學名詞,簡稱促脈。《傷寒論.辨脈法》中提到:“脈來數,時一止,復來者,名曰促。”促脈是指脈搏跳動有力,但又時而停頓,然後再跳動起來的脈象。

脈象是中醫師通過切脈所觀察到的特徵,包括脈搏的浮沉、滑澀、長短、虛實、數急、有無等,用來判斷人體健康狀況的依據。

促脈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心臟功能不全:心臟收縮力下降,輸出量減少,血液積聚在心臟內,導致脈搏跳動有力,但時而停頓。
  2. 心律失常:心臟跳動不規律,引起脈搏跳動有力,但時而停頓。
  3. 貧血:血液中紅細胞減少,血液黏稠度增加,引起脈搏跳動有力,但時而停頓。
  4. 其他疾病:如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甲狀腺功能減退、糖尿病等也可能引起促脈。

促脈是常見的脈象之一,但並不是正常脈象。促脈常提示心臟或其他器官功能異常,若自己有促脈症狀,應及時求醫就診,找出病因並進行治療。

促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脈搏跳動有力,但時而停頓。
  2. 脈搏跳動速度快。
  3. 脈搏跳動節律不規則。
  4. 脈搏跳動時強時弱。
  5. 脈搏跳動時粗時細。
  6. 脈搏跳動時長時短。

診斷促脈主要根據患者脈象判定。若符合促脈臨床表現,則可確診為促脈。

促脈的治療主要根據病因進行。若是心臟功能不全引起,可使用利尿劑、強心劑等藥物治療。若是心律失常引起,則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。若是貧血引起,可進行輸血或補充鐵劑等治療。若是其他疾病引起,需治療原發病。

促脈的預後取決於病因和治療效果。若是心臟功能不全引起且治療效果良好,預後良好。若是心律失常引起且治療效果良好,預後良好。若是貧血引起且治療效果良好,預後良好。若是其他疾病引起,則預後取決於原發病的預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