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下脘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下脘是中醫學中的名詞,具有以下幾個含義和特徵:

  1. 人體部位名:下脘指的是胃腔下口幽門部位,位於脾臟的上方。根據《靈樞.四時氣》和《素問.調經論》的記載,飲食無法順利進入胃腸,或是下焦的功能受阻時,會在下脘產生不適的感覺,需要針灸治療。
  2. 經穴名:下脘也是一個經穴的名稱,屬於任脈的一部分,位於足太陰經與任脈的交會處。具體位置在上腹部,位於臍中上方2寸的正中線上。該穴位附近有第八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下的動脈和靜脈。下脘穴主要用於治療腸胃相關的疾病,如胃痛、腹脹、嘔吐、反胃、腸鳴、泄瀉、消化不良以及急、慢性胃炎等。治療時需要直刺1-1.5寸,艾灸時可以使用5-7壯的艾炷或者10-20分鐘的艾條灸。

總結來說,下脘是一個關於胃腸的重要區域和穴位,對於調節胃腸功能、促進消化,以及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作用。在使用下脘穴進行按摩和艾灸時,需要注意按壓和燻烤的力度和時間,並且配合深呼吸以緩解胃部不適。在日常生活中,可以通過按摩和艾灸下脘穴的方式,來維持胃腸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