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行醫八事圖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行醫八事圖

行醫八事圖,又名醫方八圖,是清代醫家丁雄飛所著的一本醫論著作。該書一卷,刊於1695年。丁氏總結診治疾病,認為不外乎地、時、望、聞、問、切、論、訂(即審風土、按時令、望形色、聞聲音、問情狀、切脈理、論治法、訂藥物)八事,遂作圖式,以利論述。輯入《檀幾叢書.二集》中。現存初刻本、抄本。

行醫八事圖的內容主要包括:

  • 地:指風土。丁氏認為,風土是影響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,因此在診治疾病時要注意審查風土。
  • 時:指時令。丁氏認為,時令是影響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,因此在診治疾病時要注意按時令辨證施治。
  • 望:指望診。丁氏認為,望診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,通過望診可以觀察到患者的形色、神態等,從而了解患者的病情。
  • 聞:指聞診。丁氏認為,聞診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,通過聞診可以聽到患者的聲音,從而了解患者的病情。
  • 問:指問診。丁氏認為,問診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,通過問診可以了解患者的病史、生活習慣等,從而了解患者的病情。
  • 切:指切脈。丁氏認為,切脈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,通過切脈可以了解患者的脈象,從而了解患者的病情。
  • 論:指論治。丁氏認為,論治是治療疾病的重要環節,通過論治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。
  • 訂:指訂藥。丁氏認為,訂藥是治療疾病的重要環節,通過訂藥可以確定用藥的種類、劑量、煎服方法等。

行醫八事圖是一部重要的中醫醫論著作,對後世的中醫臨床診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
原文

行醫八事圖

清·丁雄飛撰

凡診治疾病,不外乎地、時、望、聞、問、切、論、訂八事。

地者,風土也。風土之異,則病之異也。故審風土,以為診治之本。

時者,時令也。時令之異,則病之異也。故按時令,以為診治之綱。

望者,望診也。望診者,以目視之也。望其形色,以知其內臟虛實;望其神態,以知其病情之輕重。

聞者,聞診也。聞診者,以耳聽之也。聞其聲音,以知其病情之寒熱;聞其呼吸,以知其病情之虛實。

問者,問診也。問診者,以口問之也。問其病史,以知其病因;問其生活習慣,以知其病情之輕重。

切者,切脈也。切脈者,以手切之也。切其脈象,以知其病情之寒熱、虛實、陰陽。

論者,論治也。論治者,以理論為根據,以臨床經驗為依據,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。

訂者,訂藥也。訂藥者,以藥物為根據,以臨床經驗為依據,確定用藥的種類、劑量、煎服方法等。

行醫八事,不可偏廢。唯有八者兼備,方能診治疾病,取得良好的療效。

譯文

行醫八事圖

清·丁雄飛撰

凡診治疾病,不外乎地、時、望、聞、問、切、論、訂八事。

地,指風土。風土之異,則病之異也。故審查風土,以為診治之本。

時,指時令。時令之異,則病之異也。故按時令辨證施治,以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