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胸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胸鄉

胸鄉是穴位名稱,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它是足太陰脾經中的一個穴位,在胸部的外側部位,位於第3肋間隙,距離前正中線6寸。胸鄉周圍有第三肋間神經的外側皮膚支配,以及相應的動脈、靜脈。這個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胸脅滿悶、疼痛放射至胸背、咳嗽氣逆等症狀。針刺深度約為0.3-0.5寸,不宜過深。艾灸時,可使用艾炷灸3-5壯,或者艾條灸5-10分鐘。

定位

胸鄉位於胸部的外側部位,當第3肋間隙,距離前正中線6寸。

解剖

胸鄉穴位與胸大肌外側緣相關,深層則有胸小肌。胸鄉周圍有第三肋間神經的外側皮膚支配,以及相應的胸外側動脈、靜脈和第三肋間動脈、靜脈。

主治

胸鄉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胸脅滿悶、疼痛放射至胸背、咳嗽氣逆等症狀。

操作

針刺時,斜刺0.3-0.5寸,不宜過深。艾灸時,可以用艾炷灸3-5壯,或者艾條灸5-10分鐘。

穴名釋義

胸指的是胸部。鄉指的是鄉裏。胸鄉之名錶示這個穴位的氣血物質來自胸部,並向胸部周圍散佈。穴位的物質是胸部外側部位皮膚的毛細血管吸收的氣血,具有溫熱性質,向胸部周圍散佈,所以被稱為胸鄉。

古籍摘錄

《針灸甲乙經》記載:“胸鄉位於胸部的外側,當第三肋間,距離前正中線六寸。”

《千金翼方》記載:“胸鄉位於胸部的外側,當第三肋間,距離前正中線六寸。主治胸脅滿悶,疼痛放射至胸背,咳嗽氣逆。”

《針灸大成》記載:“胸鄉位於胸部的外側,當第三肋間,距離前正中線六寸。主治胸脅滿悶,疼痛放射至胸背,咳嗽氣逆。使用艾炷灸三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