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血證論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證論

血證論是清代醫家唐容川所著的醫學著作,全書八卷,包括總論、血上乾、血外滲、血下泄、血中瘀證、失血兼見諸證、方論七個部分。

總論

卷一為血證總論,主要探討血證的病因、病機、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。作者認為,血證的病因主要有外感、內傷、飲食、勞倦、情志等。外感所致的血證多是因為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等邪氣侵入人體,使血液運行不暢,或導致血液外溢。內傷所致的血證多是因為情志不遂、飲食失調、過度勞累等因素,損傷臟腑,導致氣血失調。飲食所致的血證多是因為過食肥甘厚味,或過食生冷,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紊亂。勞倦所致的血證多是因為過度勞累,損傷氣血,導致氣血不足。情志所致的血證多是因為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。

血上乾

卷二詳細論述血上乾,即血液上逆於頭面,導致頭痛、目眩、耳鳴、鼻衄等症狀。

血外滲

卷三論述血外滲,即血液外溢於體表,導致皮膚紫斑、出血等症狀。

血下泄

卷四探討血下泄,即血液下泄於腸胃,導致便血、黑便等症狀。

血中瘀證

卷五論述血中瘀證,即血液在體內瘀滯不通,導致疼痛、腫脹、麻木等症狀。

失血兼見諸證

卷六討論失血兼見諸證,即因失血而導致的其他症狀,如頭暈、心悸、乏力、失眠等。

方論

卷七至八收錄200餘個方劑,用於治療各種血證。這些方劑具有活血化瘀、止血止痛、清熱解毒等作用,對臨床治療血證具有一定參考價值。

血證論是中醫學重要的著作,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。其論述的血證病因、病機、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性,尤其對血上乾、血外滲、血下泄、血中瘀證及失血兼見諸證的論述精闢。

血證論是一部值得一讀的醫學著作,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