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亡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亡陰是一個中醫名詞,用來描述陰液嚴重缺損的病理狀態。它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,常見的包括急性消耗性疾病(如高熱、汗吐瀉、出血等)和慢性消耗性疾病(如肺結核、糖尿病等)。

亡陰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身體乾癟、皮膚皺摺或眼眶深陷、精神煩躁或昏迷譫妄、手足溫、口渴而喜冷飲、呼吸氣粗、脣舌乾紅和脈虛數無力或細數。

治療亡陰的原則是滋陰增液或養津固氣。常用的中藥包括生地、麥冬、天冬、百合、沙參、玉竹、石斛、知母、黃柏、龜板膠和鱉甲膠等。

預後取決於亡陰的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。如果能夠及時控制病因並有效治療病情,預後一般較好。但如果病情嚴重,病因難以控制,預後則較差。

《黃帝內經》中對亡陰有以下論述:

  • 「陰虛則陽亢,陽亢則陰竭,陰竭則陽亡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熱,熱則生風,風則生痰,痰則生火,火則生燥,燥則生渴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精虧,精虧則髓竭,髓竭則骨蒸勞熱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血少,血少則經閉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津液耗傷,津液耗傷則口渴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肌肉消瘦,肌肉消瘦則四肢無力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心煩不寐,心煩不寐則神志恍惚。」
  • 「陰虛則虛熱內生,虛熱內生則五心煩熱。」

亡陰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病證,其病因和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因人而異。因此,在臨床診療中,辨證施治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