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胃陰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胃陰虛

胃陰虛指的是胃的陰液不足所出現的證候。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胃熱或胃火過盛,或是溫熱疾病消耗胃陰所致。

臨床上表現為口乾脣燥、嘈雜聲、乾嘔、飲食減少、吞嚥不利、食後胸膈不適、大便乾結、舌中心乾燥、少苔,或是舌面光亮、乾燥,脈搏細弱快速等。

治療這種情況宜養陰益胃。常使用的藥物有生地、麥冬、玄參、玉竹、沙參、天冬、百合、知母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等。

《類證治裁·脾胃》中記載:"胃陰虛,口乾脣燥,嘈雜,乾嘔,飲食減少,或吞嚥不利,食後胸膈不適,大便乾結,舌紅中心乾,少苔,或舌光、乾絳,脈細數。治宜養陰益胃。"

《溫病條辨·中焦篇》中提到:"治溫病汗下後胃陰不足,可使用益胃湯。"

《臨證指南醫案·脾胃》中提到:"治療胃陰傷知飢少納,可使用麥冬、川斛、桑葉、茯神、蔗漿等藥物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