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溫熱病指南集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溫熱病指南集

《溫熱病指南集》是清代醫家陳平伯所著的溫病學著作之一,該書一共有一卷。主要內容包括溫熱病的大意、風溫證的條例和治療方法,以及濕溫、燥熱、火熱、虛熱和陽熱證的內容和治療方法。

溫熱病是指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所致,導致臟腑經絡的氣血失和,從而引發熱病。該病的病情有輕重、有表有裡、有寒有熱、有虛有實、有陰有陽、有風有濕、有燥有火等不同情況,其證候也很多樣化,無法一一列舉。

其中,風溫證是指風邪侵入表層,客於肺衛,導致肺氣失和引發熱病。其主要症狀包括惡風寒、頭痛身痛、發熱汗出、口渴咽乾、咳嗽痰白、舌苔薄白、脈浮數等。治療方法主要是辛涼解表,疏風散熱,常用的方劑有銀翹散、桑菊飲、荊防敗毒散等。

濕溫證是指濕邪侵入表層,客於肺衛,導致肺氣失和引發熱病。其主要症狀包括身重頭痛、發熱汗出不暢、口渴不欲飲、小便不利、大便溏薄、舌苔白膩、脈濡緩等。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利濕,和解表裡,常用的方劑有三仁湯、白虎湯、五苓散等。

燥熱證是指燥邪侵犯肺臟,導致肺氣失和引發熱病。其主要症狀包括口乾咽燥、鼻脣乾裂、皮膚乾燥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短赤、舌苔薄黃、脈細數等。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潤燥,養陰生津,常用的方劑有百合固金湯、玉竹百合湯、麥門冬湯等。

火熱證是指火邪侵犯肺臟,導致肺氣失和引發熱病。其主要症狀包括面紅目赤、口乾咽燥、煩躁不安、心煩失眠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短赤、舌紅苔黃、脈洪數等。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涼血,瀉火解毒,常用的方劑有瀉心湯、清火散、犀角地黃湯等。

虛熱證是指陰虛火旺,導致肺氣失和引發熱病。其主要症狀包括形體消瘦、面色蒼白、口乾咽燥、心煩失眠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短赤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等。治療方法主要是滋陰降火,養陰清熱,常用的方劑有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天王補心丹等。

陽熱證是指陽氣過盛,導致肺氣失和引發熱病。其主要症狀包括面紅目赤、身熱煩躁、口渴喜飲、大便乾結、小便短赤、舌紅苔黃、脈洪數等。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瀉火,涼血解毒,常用的方劑有三黃石膏湯、犀角地黃湯、清火散等。

總的來說,治療溫熱病應根據病情進行辨證施治。輕微的情況可使用辛涼解表、疏風散熱等方法治療;較重的情況可使用清熱解毒、涼血解毒等方法治療;危重的情況可使用滋陰降火、養陰清熱等方法治療。

雖然《溫熱病指南集》是一部重要的溫病學著作,對該學科的發展有重要影響,但該書在病因、病機、證候、治則、治法等內容方面的論述較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。因此,在臨床應用時,應結合其他溫病學著作,進行綜合分析,以取得更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