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溫疫論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《溫疫論》是由明朝醫學家吳有性於1642年著作的中醫學著作。當時山東、浙江等省爆發瘟疫,傳統的傷寒治法效果不佳,因此吳有性開始研究瘟疫的病因。

吳有性認為瘟疫是由「異氣」(又名雜氣或戾氣)所致,並且病從口鼻進入。他的認識在瘟疫病因和傳播途徑方面有重大突破。他參考了古今醫案,並創造出了一些實用的治療方法,並在《溫疫論》中詳細論述了溫疫的病因、初起、傳變以及治療方法。

《溫疫論》對外感病的理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它第一次認識到溫疫感染於戾氣,並具有傳染性,開創了溫病學說的先河。後世許多溫病著作受到了這本書的影響和啟發。

在乾隆年間,洪天錫撰寫了《補註溫疫論》。隨後,鄭重光也撰寫了《溫疫論補註》。此外還有孔毓禮、龔紹林等人所著的《醫門普度溫疫論》。現在有許多不同的清刻本以及《中國醫學大成》本。

《溫疫論》是一部對中醫學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著作,對後世溫病學說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