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溻(tà榻)皮瘡」的解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09-13

名詞介紹


溻皮瘡,又名胎溻皮瘡,是一種胎兒皮膚病。其症狀為胎兒表皮呈片狀脫落,肉色紅潤,如湯燙狀,逐漸擴大,向四周蔓延,甚則大部分皮脫或遍身無皮。

溻皮瘡的病因有二:一是孕母過食五辛炙煿等物,二是父母患梅毒傳染於胎兒。

治療溻皮瘡,宜清熱解毒,用三黃湯加減。

以下是《外科啟玄中關於溻皮瘡的記載:

溻皮瘡,又名胎溻皮瘡。其狀如湯燙,肉色紅潤,漸漸擴大,向四周蔓延,甚則大部分皮脫或遍身無皮。由孕母過食五辛炙煿等物,或父母患梅毒傳染於胎兒所致。治宜清熱[解毒](/dic/5765),用三黃湯加減。

三黃[湯方](/dic/13735):

[黃連](/herb/1080)三錢,[黃芩](/herb/1082)三錢,[黃柏](/herb/1078)三錢,水煎服。

溻皮瘡是一種嚴重的胎兒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胎兒死亡。因此,孕婦在懷孕期間一定要注意飲食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,以免患上溻皮瘡。如果孕婦發現胎兒有皮膚脫落的症狀,應立即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