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胎(疒斂)瘡」的解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09-13

名詞介紹


胎(疒斂)瘡,病名。嬰幼兒頭面部濕疹。出《醫宗金鑒》卷七十六。即奶癬。詳見該條。

胎(疒斂)瘡,即奶癬。多見於嬰幼兒,初起時皮膚潮紅,出現小丘疹,逐漸增多,融合成片,表面覆蓋有黃色痂皮,搔抓後可引起糜爛、滲出,有時可伴有發熱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。

奶癬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,可能與遺傳因素、過敏體質、皮膚屏障功能障礙、微生物感染等有關。

奶癬的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,可選用爐甘石洗劑、氧化鋅油膏、尿素乳膏等。必要時可口服抗生素、抗組胺藥等。

奶癬的預防包括:

  1. 避免接觸過敏原,如牛奶雞蛋、魚蝦等。

  2. 保持皮膚清潔,勤換尿布。

  3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
  4. 增強寶寶的抵抗力,合理餵養,注意營養均衡。

如果寶寶出現奶癬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