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疝病是指內臟凸出或因寒冷侵襲引起疼痛的病症。《素問·長刺節論》中提到:“病在少腹,腹痛不能大小便,病名曰疝。得之寒,刺少腹兩股間……”《五十二病方》針對疝病治療有許多討論。另有稱之爲疝氣、膀胱小腸氣、賊風入腹、小腸氣、膀胱氣、奔豚氣、蟠腸氣、腎系陰腫、狐叉(疝)、股癰鼠腹等。由於歷代醫學家對於疝病的概念並未能統一,對該病的理解和認識各不相同,因此形成了混亂而缺乏規範的局面。

《素問·大奇論》中說:“腎脈大急沉,肝脈大急沉,都稱爲疝。心脈搏滑急,稱爲心疝;肺脈沉搏爲肺疝;三陽急爲瘕,三陰急爲疝。”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中提到:“七疝者,厥疝、癥疝、寒疝、氣疝、盤疝、附疝、狼疝,這是稱之爲七疝。”此外,又提到:“五疝候,一曰石疝、二曰血疝、三曰陰疝、四曰妬疝、五曰氣疝,這稱爲五疝。”隨後,《儒門事親》、《瘍醫大全》等都有各自相同、相類或互異的七疝論等,名稱衆多,所指病症也各不相同。根據歷代文獻對該病的描述,大致可以分爲兩大類。一類是指體腔內臟向外突出,並伴有氣痛症狀,或腹部劇痛並伴有二便不通的證候。另一類是多指生殖器、睾丸、陰囊等部位的病症,例如男女性生殖器的腫痛、潰膿、尿道口流出敗精濁物,陰囊、睾丸的腫脹疼痛等,或僅以“脈弦緊者疝也”等作爲診斷依據。根據臨床表現,大致可以歸納爲:

1.腹股溝斜疝:如《儒門事親》說:“狐疝……臥則入小腹,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”;《瘍醫大全》:“血疝者,狀態如黃瓜,在於小腹兩旁。”

2.指男女性生殖器,包括睾丸、附睾、精索等疾病。如《諸病源候論》:“疝者痛也。”《聖濟總錄》沿用了這種說法,認爲:“疝者痛也,邪氣聚於陰,致陰器腫大而痛。”《醫學入門》:“疝有睾丸痛者,有連少腹痛者。”《瘍醫大全》:“寒疝者,筋縮卵縮……結硬如石,陰莖不舉,或控睾丸而痛。”

3.指陰囊疾病,包括陰囊腫疼、睾丸鞘膜積水等。《外科正宗》:“又有一種水疝,皮色光亮,無熱無紅,腫痛,有時內有聚水。”《儒門事親》:“疝,其狀陰囊腫墜,如升如鬥,不癢不痛者爲是也。”

4.指泌尿生殖系統疾病,如膀胱炎、前列腺炎等。如《儒門事親》:“筋疝……或莖中痛,痛極則癢,或挺縱不收,或白物如精,隨溲而下。”

5.指腹腔腫物,或指子宮膀胱疾病。如《諸病源候論》:“腹中臍下有積聚,名爲腑疝”等。

6.指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腸痙攣及某些部分性腸梗阻。如《諸病源候論》:“腹中氣驟滿,心下盡痛,氣積如臂,名爲癥疝;”,“腹中痛,在臍旁,名爲盤疝;”,“小腹與陰相引而痛,大便難,名爲狼疝”等。有關證治參見相關條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