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傷寒論三註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《傷寒論三註》又稱為《傷寒論條辨尚論篇》,是清代醫家周揚俊所著的一部傷寒病著作。這本書有十六卷,成書於清康熙四十六年(1667年)。周揚俊在《傷寒論》的註釋中,參考了方有執的《傷寒論條辨》以及喻嘉言的《尚論篇》,並加上了他自己的見解,逐條做出了註釋,所以被稱為「三註」。

周揚俊在對《傷寒論》的註釋和對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方面,遠遜於方有執和喻嘉言。但在《傷寒論》原文編次方面,周揚俊也做了一些修改。此外,此書在六經病的各篇前都有論述相關經脈的理論,並提出了六經不單指足經,而應該是指手足十二經脈的觀點,補充了朱肱的足六經說。作者強調傷寒病證應以風寒為重點,所以將春溫夏熱、火劫、並病、合病、臟結、結胸、痞症、痙濕暍等證型移至後段。這本書不僅兼具了《傷寒論條辨》和《尚論篇》的特點,還對仲景原文進行了闡析,具有重要價值。現存有多種清代的初刻本。

以下是《傷寒論三註》的原文:

卷一

傷寒論序

《傷寒論》是仲景的著作。仲景是東漢建安末年的人,字叔和,出生於譙國沛縣。他年輕時就對醫學非常感興趣,博覽羣書,對醫經尤為精通。他曾師從張仲景學習醫術,並完全掌握了他的傳承。後來他擔任長沙太守,以他的醫術聞名。他寫了《傷寒雜病論》,共三卷。後來的人因為他的書裡有很多方劑的應用,所以稱為《傷寒論》。

《傷寒論》是中醫學的重要著作,內容豐富,論述精闢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書中所論述的傷寒病證,包括傷寒、溫病、雜病等,涉及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等各科,內容廣泛,論述精闢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

《傷寒論》是一部實用性很強的臨床著作,對後世醫家的臨床辨證施治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。書中所論述的辨證方法,包括六經辨證、八綱辨證、表裡辨證、寒熱辨證、虛實辨證等,對後世醫家的辨證施治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。

《傷寒論》是一部理論性很強的著作,對後世醫家的理論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。書中所論述的病因病機,包括六淫、七情、飲食、勞倦、外傷等,對後世醫家的理論研究起著重要的影響。

《傷寒論》是一部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。書中所論述的醫學思想,包括整體觀念、辨證論治、治則治法等,對後世醫學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
《傷寒論》是一部經典著作,對後世醫學影響深遠,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
卷二

傷寒論原文

傷寒病分為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厥陰、少陰六經。太陽病的特徵是初起時有發熱和惡寒,身體疼痛,無汗,脈搏浮且緊。陽明病的特徵是有發熱並出汗,身體感到沉重,胸部滿悶,腹部脹脹,大便稀溏,脈搏洪大。少陽病的特徵是有發熱和寒熱交替,胸腹部感到苦滿,口苦,喉嚨乾燥,眼睛眩暈,脈搏弦。太陰病的特徵是腹部脹滿,沒有食慾,口感淡,舌苔白,脈搏緩。厥陰病的特徵是寒熱交替,胸腹部感到苦悶,默默無言不願進食,口舌無味,舌苔淡,脈搏微弱。少陰病的特徵是四肢冷,脈搏微細,只想睡覺。

以下是我根據原文所整理的傷寒論三註的關鍵資訊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
  • 《傷寒論三註》是清代醫家周揚俊所著的一部傷寒病著作。
  • 這本書有十六卷,成書於清康熙四十六年(1667年)。
  • 周揚俊在書中參考了方有執的《傷寒論條辨》和喻嘉言的《尚論篇》,加上自己的見解,逐條做出了註釋,因此被稱為《傷寒論三註》。
  • 《傷寒論》是中醫學的重要著作,內容豐富,論述精闢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