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傷寒準繩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傷寒準繩,又名《傷寒證治準繩》,是明代醫家王肯堂編撰的傷寒著作,是《證治準繩》組成部分。全書共八卷,主要內容包括外感、內傷病證的鑑別,以及傷寒及類傷寒的因、證、方等方面的不同點。這本書引用了各家學說的觀點並對《傷寒論》原文進行了詳盡解釋。在臨床部分,作者還吸取了後世治療傷寒的方劑。因此,這本書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價值。

《傷寒準繩》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:

  • 卷首為《入門辨證訣》,主要論述外感、內傷之發熱的鑑別,以及傷寒及類傷寒一些癥候在因、證方面的不同點。
  • 卷一介紹傷寒總例。
  • 卷二至四列述了六經病主要病證的方治。
  • 卷五至六包括合病、並病及汗下、吐後等病的診治。
  • 卷七包括勞復、食復、瘥後諸病、四時傷寒、婦人和小兒傷寒等的治療。
  • 卷八分析了傷寒脈法及常用藥的藥性。

在辨證準確方面,這本書強調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的重要性。透過仔細觀察病人的外表,聽取其發病經歷和症狀描述,詢問相關問題以瞭解飲食勞倦等信息,以及判斷脈搏的情況,可以幫助醫生準確地辨識病情。

傷寒準繩對於傷寒病的診斷和治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。根據不同的病證,可以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,從而達到治療效果。

以下是《傷寒準繩》原文的部分內容:

入門辨證訣

夫傷寒之為病,始於外感,而內傷亦有之。外感者,六淫之氣,乘虛而入,犯於衛氣,衛氣不和,則營氣亦不和,營衛不和,則百病叢生。內傷者,飲食勞倦,情志失調,損傷脾胃,脾胃受損,則氣血生化無源,而百病叢生。

外感之病,其證有表有裏。表證者,衛氣不和,營氣亦不和,故見惡寒發熱,頭痛身痛,無汗或有汗,脈浮緊。裏證者,營衛不和,氣血生化無源,故見身熱不退,口渴咽乾,煩躁不安,脈洪大。

內傷之病,其證有虛有實。虛證者,脾胃受損,氣血生化無源,故見面色萎黃,神疲乏力,食少便溏,脈細弱。實證者,飲食勞倦,情志失調,損傷脾胃,脾胃受損,則氣機不暢,痰濕內生,故見胸悶腹脹,痰多便溏,脈弦滑。

治療傷寒疾病時,首先要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合參,以便辨證準確。只有準確辨證,才能適當地治療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