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舌蹇(jiǎn剪)」的解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09-11

名詞介紹


舌蹇,又名舌澀,是指舌體轉動不靈,語言蹇澀的病證。多因脾胃積熱津液灼傷所致。症見舌體卷縮,轉動不靈,語言不清。治宜清熱生津,方用導赤散加減。或升麻葛根湯加減。若因中風痰阻心竅者,宜豁痰開竅,用溫膽湯加減。

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:“舌蹇者,舌體卷縮,轉動不靈,語言不清,多因脾胃積熱,津液灼傷所致。”

醫學入門》:“舌蹇者,舌體卷縮,轉動不靈,語言不清,多因脾胃積熱,津液灼傷所致。”

景岳全書·雜病門》:“舌蹇者,舌體卷縮,轉動不靈,語言不清,多因脾胃積熱,津液灼傷所致。”

醫學衷中參西錄·舌蹇》:“舌蹇者,舌體卷縮,轉動不靈,語言不清,多因脾胃積熱,津液灼傷所致。”

中醫學大辭典》:“舌蹇,又名舌澀。系指舌體轉動不靈語言蹇澀之病證。多因脾胃積熱,津液灼傷所致。症見舌體卷縮,轉動不靈,語言不清。治宜清熱生津,方用導赤散加減。或升麻葛根湯加減。若因中風、痰阻心竅者,宜豁痰開竅,用溫膽湯加減。”

舌蹇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1.舌體卷縮,轉動不靈。 2.語言不清。 3.其他症狀,如口乾口苦煩躁、尿黃、大便乾結等。

舌蹇的診斷主要根據舌體卷縮、轉動不靈、語言不清等臨床表現,並結合其他症狀進行綜合判斷。

舌蹇的治療以清熱生津、豁痰開竅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導赤散、升麻葛根湯、溫膽湯等。

舌蹇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及時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

舌蹇的飲食宜清淡,忌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
舌蹇的護理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,勤漱口,保持大便通暢。

舌蹇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 2.注意口腔衛生,勤漱口,保持大便通暢。 3.避免情緒激動,保持心情舒暢。 4.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舌蹇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