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濕(疒咼)瘡」的解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09-10

名詞介紹


濕(疒咼)瘡,是一種皮膚病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五中記載:「肝腠虛,風濕搏於血氣生(疒咼)瘡,若風氣少,濕氣多,其瘡痛癢,搔之汁出,常濡濕者,此蟲毒氣,深在於肌肉內故也。」這段話是說,如果肝經腠理虛弱,風濕之邪就會侵入血氣,引起(疒咼)瘡。如果風氣比較少,濕氣比較多,那麼(疒咼)瘡就會發作得比較厲害,而且會伴有疼痛、瘙癢,抓破之後會流出液體,而且經常是濕潤的。這是因為濕毒深在於肌肉內部,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
濕(疒咼)瘡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皮膚出現紅腫、疼痛、瘙癢,有時還會出現水泡、膿皰。
  2. 皮膚表面有滲液,經常是濕潤的。
  3. 全身會出現發熱頭痛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

濕(疒咼)瘡的治療,主要以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為主。可以使用中藥內服,也可以使用外用藥膏。如果濕(疒咼)瘡比較嚴重,還可以使用手術治療。

濕(疒咼)瘡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澡,勤換衣服。
  2. 避免接觸不乾淨的東西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注意飲食,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濕(疒咼)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發現自己有濕(疒咼)瘡的症狀,一定要儘早去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