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鼻(匿蟲)瘡」的解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09-02

名詞介紹


鼻(匿蟲)瘡,病名。系指發生於鼻孔[1]周圍的一種濕瘡。出《醫宗金鑒[2]》卷六五。本病多因風熱[3]客於肺經[4],或經常流涕刺激鼻及其周圍皮膚所致。症見鼻孔周圍皮膚色紫潰爛,膿汁浸淫,癢而不痛。小兒多見。治宜清熱除濕。內服澤瀉散[5],外敷青蛤散[6]。也即鼻孔口濕疹。

《醫宗金鑒》卷六五曰:「鼻匿蟲瘡,亦名鼻孔口濕疹,多因風熱客於肺經,或因小兒流涕,涕汁浸淫,或因鼻孔口濕潤,皮膚不潔,而生此瘡。其狀如蟲匿於鼻孔口,故名匿蟲瘡。其色紫,潰爛,膿汁浸淫,癢而不痛。治宜清熱除濕,內服澤瀉散,外敷青蛤散。」

鼻(匿蟲)瘡是一種發生於鼻孔周圍的濕疹,多見於小兒。其發病原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風熱之邪侵襲肺經,導致肺熱蘊結,上蒸於鼻,使鼻孔周圍皮膚發炎、潰爛;二是由於小兒鼻腔黏膜嬌嫩,抵抗力弱,經常流涕,涕汁浸淫,刺激鼻孔周圍皮膚,導致皮膚發炎、潰爛。

鼻(匿蟲)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鼻孔周圍皮膚發紅、腫脹、疼痛。
  2. 鼻孔周圍皮膚出現丘疹、水皰、膿皰等皮疹。
  3. 鼻孔周圍皮膚潰爛、流膿。
  4. 鼻孔周圍皮膚瘙癢

鼻(匿蟲)瘡的治療以清熱除濕為主,可內服澤瀉散、茵陳蒿湯等清熱除濕的中藥,外用青蛤散、黃連膏等清熱除濕、消炎止痛的外用藥。

鼻(匿蟲)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保持鼻腔清潔,避免鼻腔黏膜受刺激。
  2. 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
如果出現鼻(匿蟲)瘡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
參考資料


  1. 鼻孔_百度百科

  2. 医宗金鉴 - 百度百科

  3. 风热 - 医学百科

  4. 手太陰肺經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  5. 澤瀉散 - 百度百科

  6. 青蛤散_青蛤散的部颁标准、组成、用法用量_医学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