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「食(亻亦)」的解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09-09

名詞介紹


食(亻亦),病名。多食而形體消瘦之證。一作食亦。《脾胃論》卷上:「又有善食而瘦者,胃伏火邪氣分則能食,脾虛肌肉削,即食(亻亦)也。」《宣明論方》卷一:「胃中結熱,消谷善食,不生肌肉,此名食(亻亦)。」治宜清胃健脾,用參苓丸等方。參見食亦條。

食(亻亦),是指多食而形體消瘦的病症。《脾胃論》中記載:「又有善食而瘦者,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,脾虛則肌肉削,即食(亻亦)也。」意思是說,如果胃中伏有火邪,就會導致消化功能亢進,進而出現多食的症狀;如果脾虛,就會導致肌肉消瘦。因此,食(亻亦)的病因是胃火和脾虛。

《宣明論方》中記載:「胃中結熱,消谷善食,不生肌肉,此名食(亻亦)。」意思是說,如果胃中出現熱結,就會導致消化功能亢進,進而出現多食的症狀;如果胃中熱結嚴重,就會導致肌肉消瘦。因此,食(亻亦)的病因是胃熱

食(亻亦)的治療方法是清胃健脾。可以使用參苓丸等方進行治療。參苓丸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蓮子芡實薏苡仁藥物組成,具有健脾益氣養胃生津的功效。

食(亻亦)的預防方法是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如果出現食(亻亦)的症狀,應該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