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食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食註

食註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,指的是因飲食不潔或食用生冷、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導致腸胃功能紊亂的情況。根據《諸病源候論.食註候》,當外邪惡毒之氣隨食飲進入五臟後,在內部滯留並流注於外,會使人感覺肢體沉重、心腹絞痛,並有乍瘥乍發的症狀。治療食註常用桔梗丸等方劑。

食註的症狀表現主要包括腹痛、腹瀉,且常伴隨噁心、嘔吐、發熱等症狀。大便通常呈稀薄且帶有黃色,有時可能會出現血絲。其他症狀還包括食慾不振、消化不良以及全身乏力、疲倦無力等。

對於食註的治療方法,一方面需要進行飲食調理,飲食應以清淡、易消化為主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另一方面,可以使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,例如藿香正氣丸、保和丸等中成藥。此外,中醫針灸也是一種治療食註的方法。

針對食註的預防方法,首先需要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不潔或不易消化的食物。此外,在進食前及排便後都應該洗手,以避免細菌進入體內。另外,不建議食用隔夜的飯菜,因為這樣容易滋生細菌。同樣地,也不宜食用生冷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刺激腸胃。

總之,食註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