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暑熱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名詞介紹
暑熱,中醫名詞,有兩個解釋:
暑熱是夏季特有的一種天氣現象,其特點是氣溫高、濕度大,人體在這種環境下很容易感到不適,出現一系列症狀,如發熱[2]、煩躁[3]、口渴[4]、汗多、尿黃等。中醫認為,暑熱是一種外感病邪,其發病原因是由於人體在暑熱環境中,陽氣[5]過盛,陰液不足,導致陰陽失調[6],而出現一系列症狀。
暑熱的治療,以清暑解熱、養陰生津為主。常用方藥有三伏貼、銀翹散、竹葉石膏湯等。
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預防暑熱,可以多喝水,吃清淡的食物,避免在烈日下暴曬,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「暑熱深入,伏熱煩渴。」
這句話的意思是,暑熱之邪深入人體,會導致伏熱煩渴的症狀。伏熱是指潛伏在體內的熱邪,它會在人體抵抗力下降時發作,引起一系列症狀。煩渴是指口渴,是人體缺水的表現。
暑熱深入,伏熱煩渴,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暑熱證候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在夏季,要注意預防暑熱,一旦出現暑熱的症狀,要及時就醫治療。
參考資訊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