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水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水泉穴

水泉穴,出自《針灸甲乙經》,屬足少陰腎經,是足少陰之郄穴。位於足內側,內踝後下方,太溪直下1寸處,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。該穴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、脛神經的跟骨內側支及脛後動脈的跟骨內側支。水泉穴主治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經閉、陰挺、小便不利、目視昏花等症。針灸可用直刺0.3-0.5寸,艾炷灸3-5壯,或艾條灸5-10分鐘。

另外,《千金要方》中載有關水泉穴的記載:「石淋小便不得,炙水泉三十壯,足大敦是出。」

水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郄穴。作為郄穴,它具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宣洩鬱熱的作用。位於足少陰腎經循行線上,與腎臟相表裏,可調理腎臟、疏通經絡、宣洩鬱熱。在臨床上,水泉穴主要用於治療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經閉、陰挺、小便不利、目視昏花等症。

水泉穴的配伍應用

水泉穴可單獨使用,也可與其他穴位配合,以加強治療效果。

  1. 水泉穴與太溪穴配伍,有補腎益精、調經止痛的作用,適用於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經閉等症。
  2. 水泉穴與三陰交穴配伍,有調理脾胃、疏肝理氣的作用,適用於小便不利、目視昏花等症。
  3. 水泉穴與足大敦穴配伍,有清熱利尿、通淋止痛的作用,適用於石淋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
水泉穴的注意事項

由於水泉穴位較為隱蔽,不易找準,因此在針刺時應注意針刺的深度,避免損傷跟骨結節。此外,水泉穴為郄穴,具有宣洩鬱熱的作用,故在針刺時應避免過度刺激,以免引起不良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