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痧麻明辨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痧麻明辨,麻疹專著。一卷。清·華塤撰。刊於1879年。本書專論麻疹(痧麻),首為總論,次為正候、兼候、回候、變候及附候五類。每類又分若干節,介紹證治等內容。末附治痧三方。現存石印本。

總論

麻疹,又稱痧麻、麻痘、麻疹,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以發熱、皮疹為主要臨床表現。本病傳染性強,主要通過飛沫傳播,也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排泄物或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。臨床上以發熱、皮疹、咳嗽、流鼻涕等為主要表現,皮疹多見於面部、頸部、軀幹,呈淡紅色斑丘疹,逐漸向四肢蔓延,皮疹消退後一般不留疤痕。

正候

正候是指麻疹發病的早期階段,主要表現為發熱、咳嗽、流鼻涕等症狀。發熱多為高熱,可達39℃以上,體溫持續3-5天,常伴有頭痛、全身不適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咳嗽多為乾咳,可伴有痰,流鼻涕多為清鼻涕,可伴有鼻塞。

兼候

兼候是指麻疹發病的中期階段,主要表現為皮疹、發熱等症狀。皮疹多見於面部、頸部、軀幹,呈淡紅色斑丘疹,逐漸向四肢蔓延,皮疹消退後一般不留疤痕。發熱多為中等熱,可達38℃左右,體溫持續3-5天,常伴有頭痛、全身不適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回候

回候是指麻疹發病的後期階段,主要表現為皮疹消退、發熱緩解等症狀。皮疹多在發病後3-5天開始消退,先從面部開始,逐漸向四肢蔓延,皮疹消退後一般不留疤痕。發熱多在發病後5-7天開始緩解,體溫逐漸恢復正常。

變候

變候是指麻疹發病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異常表現,包括高熱、抽搐、肺炎、腦炎等。高熱多見於麻疹重症患者,可達40℃以上,體溫持續不退,常伴有頭痛、全身不適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抽搐多見於麻疹重症患者,可伴有意識障礙、四肢抽搐等症狀。肺炎多見於麻疹重症患者,可伴有咳嗽、咳痰、胸痛等症狀。腦炎多見於麻疹重症患者,可伴有頭痛、嘔吐、抽搐、意識障礙等症狀。

附候

附候是指麻疹發病過程中出現的其他症狀,包括腹瀉、腹痛、嘔吐等。腹瀉多見於麻疹患者,可伴有腹痛、嘔吐等症狀。腹痛多見於麻疹患者,可伴有腹瀉、嘔吐等症狀。嘔吐多見於麻疹患者,可伴有腹瀉、腹痛等症狀。

治法

麻疹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透疹為主。可用中藥內服,也可用中藥外用。內服常用方劑有麻杏甘石湯、銀翹散、桑菊飲等。外用常用方劑有牛黃清熱散、紫草膏等。

預防

麻疹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接種麻疹疫苗。麻疹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疫苗,可以有效預防麻疹。
  2. 避免接觸麻疹患者。如果家中有麻疹患者,要避免與其接觸。
  3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。勤洗手、勤換衣,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。

注意事項

麻疹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