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滯

氣滯是中醫的病證名稱,指臟腑和經絡中的氣阻滯不暢。它可能因為飲食中的邪氣或七情的鬱結,或者是身體虛弱的氣虛不運所導致。不同的部位出現氣滯時會出現不同的症狀。如果氣滯發生在脾臟,會導致胃口減少、脹滿和疼痛;如果氣滯發生在肝臟,會出現肝氣橫逆和脅痛易怒的症狀;如果氣滯發生在肺部,會導致肺氣不清和喘咳痰多的症狀;如果氣滯發生在經絡中,會出現相關部位的疼痛、運動障礙或其相應的症狀。嚴重的氣滯還可能導致血瘀的情況。

氣滯的病因病機

氣滯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、飲食不節和情志不遂:飲食不節,過量攝取生冷、肥甘厚味的食物,會損傷脾胃,使脾臟的功能受損,運化不順暢,水濕停滯,氣血循環受阻。情志不遂時,肝臟的疏泄功能受損,氣血運行受阻。

2、身體素質陽虛:身體素質較弱的人,陽氣虛弱,衛氣無法有效阻擋外邪入侵,外邪和內邪會相互結合,阻礙氣血運行。

3、長期慢性病與氣虛:長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,脾胃會受損,功能失調,氣血運行不暢;長期患有肝病的人,肝臟的疏泄功能受損,氣血運行受阻。

氣滯的臨床表現

氣滯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、胸腹脹滿疼痛:氣滯在胸腹部位時,會出現胸腹脹滿和疼痛的症狀,有時還會影響到肩背部位,甚至放射到心前區域,伴有噯氣、呃逆和胃酸逆流的情況。

2、胃脘脹滿疼痛:氣滯在胃脘部位時,會出現胃脘脹滿和疼痛的症狀,還可能伴有食慾不振、噯氣、呃逆和嘔吐。

3、脅痛易怒:氣滯在肝部時,會出現脅痛的症狀,還可能伴有胸悶、噯氣和易怒情緒。

4、頭痛和頭暈:氣滯在頭部時,會引起頭痛和頭暈,還可能伴有目眩、耳鳴和耳聾。

5、胸悶和氣短:氣滯在胸部時,會出現胸悶和氣短的症狀,還可能伴有心悸和氣喘。

6、肢體麻木和疼痛:氣滯在經絡中時,會出現肢體麻木和疼痛的症狀,還可能伴有運動障礙。

氣滯的診斷

氣滯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閤中醫的四診進行辨證。

1、舌苔:舌苔呈薄白或白膩狀。

2、脈象:脈搏有弦性或弦滑感。

氣滯的治療

氣滯的治療主要以疏肝理氣和行氣活血為主。常用的中藥有柴胡、枳實、白芍、香附、川芎、鬱金等。

氣滯的預防

氣滯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1、飲食宜清淡,少食生冷、肥甘厚味的食物。

2、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激動。

3、適度運動,增強體質。

4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及早發現並治療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