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謙齋醫學講稿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謙齋醫學講稿

《謙齋醫學講稿》是秦伯末先生於1964年撰寫的醫論著作。全書選錄了作者有關中醫學術的講稿十二篇,篇幅涵蓋了臟腑發病及用藥法則、五行生剋的臨床運用、氣血濕痰治法、退熱、溫病、肝病、水腫、腹瀉和感冒的專題。每篇講稿都結合了秦伯末先生的臨床經驗,詳細介紹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,並附有治療病例。

這本書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醫學術著作,對後世的中醫學研究影響深遠。它系統地闡述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臨床應用,同時又融合了作者的豐富臨床經驗,對學習和研究中醫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

以下是《謙齋醫學講稿》中部分內容的解釋:

  • 臟腑:臟腑是指人體內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器官,包括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和六腑(膽、胃、小腸、大腸、膀胱、三焦)。臟腑在生理上相互協調,在病理上相互影響。

  • 發病:發病是指人體在受到內外因素的刺激後,產生病理變化的過程。內外因素包括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、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等。

  • 用藥: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。中醫學認為,藥物具有寒、熱、溫、涼、平五性,有補、瀉、平、和四氣,有升、降、浮、沉四運。在用藥時,要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,選擇相應的藥物。

  • 法則:法則是指在治療疾病時遵循的規律。中醫學認為,治療疾病要遵循整體觀念、辨證論治、扶正祛邪、急則治其標、緩則治其本等法則。

這些內容對於理解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方法非常重要。《謙齋醫學講稿》的出版對於推動中醫學的發展,豐富中醫學的內涵,具有積極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