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

中醫古典籍記載「泄瀉」的經絡穴道清單(附原文)

泄瀉是中醫學病證名,是指大便清稀、次數增多、質稀色淡、不成形或水樣,或伴有黏液、膿血、里急後重等症狀。泄瀉的病因病機複雜,主要包括外感六淫、飲食不節、情志內傷、脾胃虛弱等。

外感六淫:外感風寒、暑濕、燥熱等六淫之邪,侵襲人體,可導致脾胃陽氣受損,運化失常,出現泄瀉。

飲食不節:飲食不潔、生冷、過食肥甘厚味等,可損傷脾胃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,出現泄瀉。

情志內傷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可導致脾胃失和,出現泄瀉。

脾胃虛弱:脾胃素虛,或久病傷脾,可導致脾胃功能失常,出現泄瀉。

泄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大便清稀、次數增多、質稀色淡、不成形或水樣,或伴有黏液、膿血、里急後重等症狀。

泄瀉的治療以健脾和胃、止瀉止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• 保和丸:健脾和胃,止瀉。主治脾胃虛弱所致的泄瀉。
  • 四君子湯:健脾益氣,和胃止瀉。主治脾胃虛弱,食少便溏。
  • 白虎湯:清熱瀉火,止渴止瀉。主治外感熱邪,內有實熱所致的泄瀉。
  • 黃連素:清熱燥濕,止瀉。主治濕熱泄瀉。
  • 鞣酸蛋白:收斂止瀉。主治脾虛泄瀉。

泄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• 飲食宜清淡,不宜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不暴飲暴食,不吃過量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  •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:
意舍

意舍

  • 1.《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》:「泄瀉注下取臍內,意舍消渴誠非虛。
  • 2.《針方六集》:「意舍二穴,主腹滿虛脹,背惡寒,泄瀉,溺黃,食不下,嘔吐,消渴,目黃身熱。

公孫

公孫

  • 1.《針灸易學》:「治病:[西江月]九種心疼延悶,結胸翻胃難停,酒食積聚胃腸鳴,水食氣疾膈病。臍痛腹疼脅脹,腸風瘧疾心疼,胎衣不下血迷心,泄瀉公孫立應。
  • 2.《針灸聚英》:「九種心疼涎悶。結胸翻胃難停。酒食積聚胃腸鳴。水食氣疾膈病。臍痛腹疼脅脹。腸風瘧疾心疼。胎衣不下血迷心。泄瀉公孫立應。中滿心胸痞脹。腸鳴泄瀉脫肛。食難下隔酒來傷。積塊堅橫脅搶。婦女血痛心疼。結胸裡急難當。傷寒不解結胸堂。瘧疾內關獨當。手足中風不舉。
  • 3.《針灸大成》:「治病:〔西江月〕九種心疼延悶,結胸翻胃難停,酒食積聚胃腸鳴,水食氣疾膈病。臍痛腹疼脅脹,腸風瘧疾心疼,胎衣不下血迷心,泄瀉公孫立應。

內關

內關

  • 1.《針灸聚英》:「九種心疼涎悶。結胸翻胃難停。酒食積聚胃腸鳴。水食氣疾膈病。臍痛腹疼脅脹。腸風瘧疾心疼。胎衣不下血迷心。泄瀉公孫立應。中滿心胸痞脹。腸鳴泄瀉脫肛。食難下隔酒來傷。積塊堅橫脅搶。婦女血痛心疼。結胸裡急難當。傷寒不解結胸堂。瘧疾內關獨當。手足中風不舉。
  • 2.《刺灸心法要訣》:「中滿心胸多痞脹,腸鳴泄瀉及脫肛,食難下膈傷於酒,積塊堅硬橫脅旁,婦女脅疼並心痛,裡急腹痛勢難當,傷寒不解結胸病,瘧疾內關可獨當。

天樞

天樞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**腸鳴大便時泄瀉,臍旁兩寸灸天樞。諸般氣症從何治,氣海針之灸亦宜。**
  • 2.《針灸逢源》:「泄瀉不止。裡急後重,下脘,天樞,照海
  • 3.《灸法秘傳》:「泄瀉有五,乃脾虛、腎虛、濕寒、濕熱、食積也。脾虛則食少便頻,腎虛則五更作瀉,濕寒則便溏溺白,濕熱則下利腸垢,食瀉則吞酸噯腐。在醫家當分而治,在灸家先取天樞,其次會陽之穴。
  • 4.《灸法秘傳》:「天樞穴(臍兩旁,各開二寸。足陽明)。凡夾臍痛沖少腹、赤白痢疾、泄瀉、飲食不化,男子血損,婦人血塊,針兩穴。
  • 5.《針灸問答》:「臂痛背疼針三里,頭風頭痛灸風池,腸鳴大便時泄瀉,臍旁兩寸灸天樞。

氣海

氣海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**腸鳴大便時泄瀉,臍旁兩寸灸天樞。諸般氣症從何治,氣海針之灸亦宜。**
  • 2.《針灸資生經》:「(銅見泄瀉。)下管、治六腑氣寒。不嗜食。氣海、治冷氣上衝心。隱白、主腹中寒冷氣。脹滿。(千)太衝、主上氣冷發。腹中雷鳴。(見上氣。)結氣寒冷。灸太倉百壯。(見結氣。)凡臍下絞痛。流入陰中。發作無時。此冷氣。灸關元百壯。商丘、主心下寒。(見腹滿。

中脘

中脘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**泄瀉肚腹諸般疾,三里**足三里。**內庭功無比。水腫水分與復溜,脹滿中脘三里揣。**
  • 2.《針灸學綱要》:「(泄瀉之症。中脘陰都之兩穴不可刺。率爾輕刺。成脾虛必矣。)

內庭

內庭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**泄瀉肚腹諸般疾,三里**足三里。**內庭功無比。水腫水分與復溜,脹滿中脘三里揣。**

水分

水分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**泄瀉肚腹諸般疾,三里**足三里。**內庭功無比。水腫水分與復溜,脹滿中脘三里揣。**
  • 2.《刺灸心法要訣》:「_【注】_,水分穴,主治鼓脹堅硬,肚臍突出,小便不利。灸五壯,禁針。孕婦不可灸。神闕穴,主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,又治產後腹脹,小便不通,小兒脫肛等證。灸三壯,禁針。一法:納炒乾淨鹽填滿臍上,加厚姜一片蓋定,上加艾炷,灸百壯,或以川椒代鹽亦妙。

足三里

足三里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**泄瀉肚腹諸般疾,三里**足三里。**內庭功無比。水腫水分與復溜,脹滿中脘三里揣。**
  • 2.《刺灸心法要訣》:「三里膝眼下,三寸兩筋間,能除胸脅痛,腹脹胃中寒,腸鳴並泄瀉,眼腫膝脛酸,傷寒羸瘦損,氣蠱證諸般,氣過三旬後,針灸眼光全。

復溜

復溜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**泄瀉肚腹諸般疾,三里**足三里。**內庭功無比。水腫水分與復溜,脹滿中脘三里揣。**

氣衝

氣衝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主賁豚,泄瀉,脹疝,赤白痢、水痢不止,食不下,水腫腹脹腸鳴,上氣衝胸,不能久立,久積冷氣,繞臍切痛,時上衝心,煩滿嘔吐,霍亂,冬月感寒泄利,瘧寒熱狂言,傷寒飲水過多,腹脹氣喘,婦人女子癥瘕,血結成塊,漏下赤白,月事不時。

神闕

神闕

  • 1.《針灸大成》:「**◎神闕:**主百病及老人、虛人泄瀉如神。又治水腫,鼓脹,腸鳴,卒死,產後腹脹,小便不通,小兒脫肛。
  • 2.《刺灸心法要訣》:「_【注】_,水分穴,主治鼓脹堅硬,肚臍突出,小便不利。灸五壯,禁針。孕婦不可灸。神闕穴,主治百病及老人虛人泄瀉,又治產後腹脹,小便不通,小兒脫肛等證。灸三壯,禁針。一法:納炒乾淨鹽填滿臍上,加厚姜一片蓋定,上加艾炷,灸百壯,或以川椒代鹽亦妙。

氣舍

氣舍

  • 1.《針灸逢源》:「神關(一名氣舍),在當臍中(禁針。針之臍中惡瘍潰尿出者死灸止百壯。用炒鹽納臍中上加厚姜一片蓋定。方著艾炷或以川椒。代鹽亦可)治水腫鼓脹腸鳴泄瀉。小兒風癇脫肛。

下脘

下脘

  • 1.《針灸逢源》:「泄瀉不止。裡急後重,下脘,天樞,照海

照海

照海

  • 1.《針灸逢源》:「泄瀉不止。裡急後重,下脘,天樞,照海

會陽

會陽

  • 1.《灸法秘傳》:「泄瀉有五,乃脾虛、腎虛、濕寒、濕熱、食積也。脾虛則食少便頻,腎虛則五更作瀉,濕寒則便溏溺白,濕熱則下利腸垢,食瀉則吞酸噯腐。在醫家當分而治,在灸家先取天樞,其次會陽之穴。
  • 2.《經脈圖考》:「會陽:(一名利機。)在陰尾尻骨兩旁。《甲乙經》曰:督脈氣所發。(刺二分,灸五壯;一曰刺八分。主治腹中寒氣泄瀉,腸癖,便血,久痔,陽氣虛乏,陰汗濕。)

關元

關元

  • 1.《針灸資生經》:「灸關元百壯。服當歸縮砂湯。(指)泄瀉宜先灸臍中。次灸關元等穴。
  • 2.《針灸資生經》:「(銅見泄瀉。)下管、治六腑氣寒。不嗜食。氣海、治冷氣上衝心。隱白、主腹中寒冷氣。脹滿。(千)太衝、主上氣冷發。腹中雷鳴。(見上氣。)結氣寒冷。灸太倉百壯。(見結氣。)凡臍下絞痛。流入陰中。發作無時。此冷氣。灸關元百壯。商丘、主心下寒。(見腹滿。
  • 3.《普濟方·針灸》:「治泄瀉。先灸臍中。次灸關元。

太衝

太衝

  • 1.《針灸資生經》:「(銅見泄瀉。)下管、治六腑氣寒。不嗜食。氣海、治冷氣上衝心。隱白、主腹中寒冷氣。脹滿。(千)太衝、主上氣冷發。腹中雷鳴。(見上氣。)結氣寒冷。灸太倉百壯。(見結氣。)凡臍下絞痛。流入陰中。發作無時。此冷氣。灸關元百壯。商丘、主心下寒。(見腹滿。

商丘

商丘

  • 1.《針灸資生經》:「(銅見泄瀉。)下管、治六腑氣寒。不嗜食。氣海、治冷氣上衝心。隱白、主腹中寒冷氣。脹滿。(千)太衝、主上氣冷發。腹中雷鳴。(見上氣。)結氣寒冷。灸太倉百壯。(見結氣。)凡臍下絞痛。流入陰中。發作無時。此冷氣。灸關元百壯。商丘、主心下寒。(見腹滿。

隱白

隱白

  • 1.《針灸資生經》:「(銅見泄瀉。)下管、治六腑氣寒。不嗜食。氣海、治冷氣上衝心。隱白、主腹中寒冷氣。脹滿。(千)太衝、主上氣冷發。腹中雷鳴。(見上氣。)結氣寒冷。灸太倉百壯。(見結氣。)凡臍下絞痛。流入陰中。發作無時。此冷氣。灸關元百壯。商丘、主心下寒。(見腹滿。

太白

太白

  • 1.《針灸問答》:「答:太白核骨下陷中,輸土之穴三灸針,主治腰腹心胃痛,胻酸筋轉胸滿疼。(注:太白穴,在足大趾內側,核骨下陷中,脾輸土穴。三壯,三分。主治身熱煩滿,腹脹食不化,泄瀉,腹血,腰痛,大便難,氣逆,霍亂,腹中切痛,腸鳴腹脹,胻酸轉筋,身寒骨痛,心胃疼,胸滿脈緩等症。)
  • 2.《針方六集》:「太白二穴,治脾臟虛寒,泄瀉嘔吐,胃脘痛,身熱煩滿,腹脹食不化,泄膿血,腰痛,大便難,氣逆霍亂,腹痛如刺,膝股胻酸,轉筋,身重骨痛。

風池

風池

  • 1.《針灸問答》:「臂痛背疼針三里,頭風頭痛灸風池,腸鳴大便時泄瀉,臍旁兩寸灸天樞。

陰都

陰都

  • 1.《針灸學綱要》:「(泄瀉之症。中脘陰都之兩穴不可刺。率爾輕刺。成脾虛必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