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
古籍記載「五臟」的經絡穴道清單(附原文)
人體器官名。指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五個臟器。臟是指胸腹腔內那些組織充實緻密,並能貯存、分泌或製造精氣的臟器。《素問.五臟別論》:「所謂五臟者,藏精氣而不瀉也,故滿而不能實。」《靈樞.本臟》:「五臟者,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。」根據臟象學說,五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中心,精神意識活動分屬於五臟,加上六腑的配合,把人體表裡的組織器官聯繫起來,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。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:
1.《針灸大成》:「主酒病,惡風寒,虛熱,舌上黃,身熱頭痛,咳嗽,噦,傷寒汗不出,痺走胸背痛不得息,目眩,心煩少氣,腹痛不下食,肘攣肢滿,喉中乾燥,寒慄鼓頷,咳引尻痛,溺血嘔血,心痺悲恐,乳癰。東垣曰:『胃氣下溜,五臟氣皆亂,在於肺者,取之手太陰魚際,足少陰俞。』」
1.《針灸大成》:「主五淋,小便不通,陰器下縱引痛,小腹滿,目赤痛內眥始,五臟虛竭,失精(自肓俞至橫骨六穴,《銅人》去腹中行各一十五分,錄之以備參考)。」
1.《針灸大成》:「主失精,五臟虛弱,虛乏冷極,小腹脹滿,小便淋澀不通,頹疝,小腹痛,婦人赤白帶下。」
1.《針灸大成》:「主上氣咳逆,胸滿短氣,背痛胸痛,痞塞,數種心痛,冷痛,蛔蟲痛,蠱毒貓鬼,胸中痰飲,先心痛,先吐,霍亂不識人,驚悸,腹脹暴痛,恍惚不止,吐逆不食,傷寒煩心,喜嘔發狂,少氣腹痛,黃疸,急疸,急疫,咳嗽,狐疝,小腹脹噫,煩熱,膈中不利,五臟氣相干,卒心痛,尸厥。妊娠子上衝心昏悶,刺巨闕,下針令人立蘇不悶,次補合谷,瀉三陰交,胎應針而落,如子手掬心,生下手有針痕,頂母心向前,人中有針痕,向後枕骨有針痕,是驗。」
1.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寒中傷飽,食飲不化,五臟䐜滿脹,心腹胸脅榰滿脹,則生百病,上脘主之。」
1.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驚不得眠,善齘水氣上下,五臟遊氣也,三陰交主之。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